在备战2025年男篮亚洲杯的关键阶段,中国篮球协会近日向全部20家CBA俱乐部发出正式通知,邀请各俱乐部推荐优秀本土球员进入新一届国家队人才库,为即将到来的亚洲顶级赛事储备核心力量,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男篮在新周期选拔机制上的重要调整,更广泛地依托职业联赛平台挖掘潜力球员,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阵容体系。
本次推荐工作覆盖当前CBA联赛中所有表现出色的国内球员,根据中国篮协向各俱乐部下发的文件,推荐标准聚焦于球员在本赛季联赛中的综合数据、关键时刻表现、国际比赛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四大维度,尤其强调球员的战术执行力、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各俱乐部结合球员日常训练状态和比赛作风进行综合评估,中国篮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俱乐部推荐与协会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更加透明、科学的球员选拔机制,确保国家队组建能够全面反映联赛中的优秀人才储备。
在推荐程序上,各CBA俱乐部需在指定时间内提交推荐名单,并附详细的技术分析报告和体能监测数据,中国篮协将组建由资深教练、技术分析师和运动科学专家构成的评估团队,对推荐球员进行全方位评估,最终确定新一期国家集训队名单,这种“自下而上”的推荐机制,既尊重俱乐部对球员实际情况的了解,又能保证选拔过程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多位CBA俱乐部管理层人士对此政策表示支持,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认为:“俱乐部长期跟踪球员成长,对球员技术特点和精神属性有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推荐机制能让真正有实力的球员获得展示机会,同时也激励年轻球员在联赛中不断进步。”浙江广厦队主教练王博则表示,这将促进国家队与俱乐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当前CBA联赛中,一批新生代球员的崛起为国家队注入了新的希望,上海队的李添荣、南京同曦的林葳等年轻后卫在本赛季表现抢眼,他们的突破能力和外线投射为国家队后场提供了更多选择,而在前锋位置上,广州龙狮的崔永熙和青岛国信的段昂君等球员展现出的运动天赋和防守韧性,同样引起了国家队教练组的高度关注,内线方面,除了周琦、王哲林等经验丰富的老将,浙江稠州的余嘉豪和深圳马肯的赵义明等年轻中锋的成长,也为国家队内线轮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中国篮协此次调整选拔机制,与国际篮球强国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接轨,纵观世界篮坛,美国男篮通过“邀请制”组建梦之队,西班牙、阿根廷等传统强队也长期保持联赛与国家队之间的紧密联动,这种基于职业联赛的选拔方式,既能保证国家队球员的比赛状态,又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战术体系。
男篮亚洲杯作为亚洲地区最高水平的国家队赛事,历来是奥运会和世界杯资格赛的重要参考,2025年亚洲杯将汇集澳大利亚、新西兰、伊朗等劲旅,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往届,中国男篮在上届比赛中表现未尽如人意,此次提前启动备战工作,显示出篮协对重塑亚洲篮坛地位的决心。
国家队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及其教练团队将全程参与此次选拔过程,据悉,外教团队特别关注球员的国际比赛适应能力,包括攻防转换速度、外线防守强度以及面对紧逼防守时的处理球能力等关键技术环节,教练组也将考察球员学习新战术的接受能力和团队融入速度,力求打造一支技术特点互补、化学反应良好的球队。
除了技战术层面的考量,中国篮协此次特别强调球员的意志品质和爱国情怀,在推荐文件中明确要求俱乐部评估球员的“国家队荣誉感”和“拼搏精神”,反映出新时期国家队建设对球员精神层面的更高要求,这种“技术+精神”的双重选拔标准,旨在打造一支能打硬仗、作风顽强的国家男篮。

CBA联赛作为国家队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其竞争水平直接影响国家队实力,近年来,随着联赛职业化程度提升和青训体系完善,更多年轻球员在CBA赛场上获得锻炼机会,本赛季联赛中,国内球员场均得分占比创历史新高,多项技术统计由本土球员领跑,显示出联赛人才培养的积极成效,这种良性发展为国家队选拔提供了更丰富的人才储备。

篮球评论员杨毅认为:“俱乐部推荐制度是国家队选拔机制的重要补充,但关键还在于后续的评估与使用,需要建立长期的跟踪机制,避免优秀人才被遗漏,同时也要防止关系推荐取代实力选拔。”这种观点代表了业内对新政落地的普遍期待。
随着推荐工作的全面展开,新一届中国男篮的组建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首期集训名单将在本赛季CBA联赛结束后公布,届时球员将集结备战一系列热身赛事,为亚洲杯做最后准备,中国篮协表示,将根据球员在集训和热身赛中的表现,动态调整最终参赛名单,确保派出最强阵容出征2025年男篮亚洲杯。
此次选拔机制的优化,是中国篮球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依托联赛、面向国际”的发展思路,通过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协同联动,中国男篮有望在亚洲杯赛场上展现新的精神面貌和竞技水平,为中国篮球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