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击剑队近日完成为期两周的军事化集训,全体队员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这次集训不仅强化了运动员们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更为明年夏季奥运会备战工作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
在军训结业典礼上,队员们整齐列队,黝黑的面庞上洋溢着坚毅与自信,他们刚刚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比赛”——不是剑道上的交锋,而是意志与体能的较量,站军姿、走正步、野外拉练、战术训练...这些看似与击剑运动无关的课目,却让运动员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军训让我对‘坚持’有了新的理解。”女子花剑运动员黄梦瑶说道,“在烈日下站军姿时,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呼吸、控制肌肉,这和在比赛中控制身体姿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她的手掌因持枪训练磨出了新茧,与握剑形成的老茧相映成趣。
本次军训是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特殊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伟表示:“击剑是对抗性项目,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通过军事训练,运动员们不仅锻炼了体魄,更培养了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是技术训练无法替代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军训延续了中国击剑队的优良传统,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开始,击剑队就将军事训练作为奥运备战的重要环节,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队员们在军训中培养了顽强作风,最终在赛场上斩获2金1银;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军训再次帮助队员调整状态,取得1银1铜的好成绩。
男子重剑主教练李青认为:“军事训练与击剑运动有许多相通之处,都需要高度纪律性、快速反应能力和顽强拼搏精神,我们不是简单地进行队列训练,而是将军事的元素与击剑特点相结合,设计了许多针对性课目。”

在这次军训中,教练组特别安排了“夜间紧急集合后立即进行技术训练”的课目,模拟奥运会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和压力环境,运动员们需要在身体疲劳的情况下保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这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极大考验。
佩剑运动员孙一宁分享了他的感受:“最初觉得军训会耽误技术训练时间,但现在看来这是必要的投资,最后几天我们甚至在军训后还进行了实战对抗,发现自己在高强度体能消耗后反而更能专注於技术细节,抗干扰能力明显提升。”
除了体能和意志力的锤炼,军训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击剑是个体项目,但同样需要团队支持,在军训中,队员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建立了更加深厚的战友情谊,女子重剑队的傅颖说:“我们在野外拉练时互相鼓励,分享饮用水和食物,这种经历让我们更加团结,到了国际赛场,我们不仅是为个人而战,更是为一个集体而战。”
心理专家也肯定了军训的价值,运动心理学教授张明分析道:“军事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这是高水平竞技中至关重要的素质,通过突破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运动员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奥运会等大赛的压力,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专注。”

随着军训结束,击剑队已经转入奥运会备战的第二阶段,总教练王海滨表示:“军训成果需要转化到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我们将继续保持军训中养成的良好作风,严格执行训练计划,做好每一个细节。”
击剑队将参加一系列国际赛事,包括世界杯分站赛和世锦赛,检验训练成果,教练组已经制定了详细计划,将把军训中培养的意志品质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全面提升竞技水平。
体育产业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击剑队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备战理念,不是简单追求训练时长,而是注重训练质量和综合素养提升,这种创新训练模式可能会被更多项目借鉴。
东京奥运会银牌得主、男子花剑选手陈梓源感慨道:“这次军训让我想起了备战东京奥运时的经历,虽然每次军训都很辛苦,但回首望去,都是最珍贵的记忆,正是这些看似与击剑无关的训练,帮助我们站在世界赛场上时能够更加从容。”
夕阳西下,训练基地的剑道上又响起了金属交锋的声音,运动员们将军训中获得的精神力量融入每一次进攻和防守,他们的目光更加坚定,动作更加果决,有了这次军训的淬炼,中国击剑健儿正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向着巴黎奥运会的领奖台发起冲击。
中国击剑协会秘书长肖天表示:“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军训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不仅为巴黎奥运会备战,也为未来人才培养打下基础,相信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准备,中国击剑队能够在国际赛场上再创辉煌。”